鱼腥草粉 鱼腥草提取物 鱼腥草膳食纤维
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全株有腥臭味;茎上部直立,常呈紫红色,下部匍匐,节上轮生小根。叶互生,薄纸质,有腺点,背面尤甚,卵形或阔卵形,长4~10厘米,宽2.5~6厘米,基部心形,全缘,背面常紫红色,掌状叶脉5~7条,叶柄长1~3.5厘米,无毛,托叶膜质长1~2.5厘米,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。花小,夏季开,无花被,排成与叶对生、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,总苞片4片,生于总花梗之顶,白色,花瓣状,长1~2厘米,雄蕊3枚,花丝长,下部与子房合生,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2~3毫米,顶端开裂,具宿存花柱。种子多数,卵形。花期5~6月,果期10~11月。鱼腥草是治肺痈之要药。
鱼腥草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,忌干旱,地下茎越冬,-10~0℃时不会冻死,地下茎生长并可出苗在气温12℃时,生长前期要求16~20℃,地下茎成熟期要求20~25℃。
鱼腥草喜湿耐涝,要求土壤潮湿,持水量为75%至80%。土壤微酸,pH 6~7,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为佳。
施肥以氮肥为主,适当施磷钾肥,在*质充足的土壤中,鱼腥草的地下茎生长粗壮。 [2]
定植
选肥沃疏松、排灌方便、背风向阳的沙质壤土或富含*质的土壤栽培。深翻松土后起畦,畦宽1.5-1.6米,畦高30厘米,沟底宽20厘米。每亩施农家土杂肥3000-4000公斤作基肥,按株行距14×20厘米开浅沟或挖穴定植,种植后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
管理
幼苗期遇干旱,应早晚浇水。幼苗成活至封行前,中耕除草和追肥2-3次,肥料以人粪尿或化肥等氮肥为主。
每次除草结合追肥,每亩施人粪尿1000-1500公斤或尿素15-25公斤,先稀后浓施用。
每年收割后追施氮肥为主,以促进植株萌发;第二次则施磷钾肥为主,并培土以利越冬,为来年萌芽打好基础。
收获加工
3-5月采割较幼嫩的鱼腥草供食用。若以药用为主,种植当年只可采收1次,可在9-10月采收。第二年可收割两次,第一次在6月,第二次在9-10月。
若是加工制作饮料,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,用镰刀平地割下全草,洗净晒干,即可收藏备用。